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民建二支部 左江涛: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来源:admin 时间:2014-06-30 09:03:18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国家建设的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考也要适应新形势,人才也要全面化,所以为了中国的长足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的中国梦,高考制度也应做出一定的改革:

一、在高考中增加道德教育的考试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增加道德教育科目的考试,一是为了弘扬传统;二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增加道德科目的考试,还可以一改目前的文化课应该教育,中国教育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家长为了拼分数,让孩子上补习班,学生从上初中起,几乎全部为了高考上什么大学而一味追求分数。学校也是填鸭式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分数。导致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更是被国外称为高考工厂。所以道德成为高考的必考课后,家长、老师必然会重新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二、降低高考成绩比重,从“一锤定音”到“多元评价”

一直以来,高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命运完全取决于高考分数。这种“见分不见人”的录取模式,有可能会使得平时成绩很好,仅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好或其他突发性问题导致高考没考好的学生遗憾终生。所以高考要适应科学选拔人才的社会需求,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大旗”,通过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降低统考成绩比重,除了高考成绩外,可根据平时的成绩,再加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兴趣特长等进行综合打分。高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对报名考生进行选择,实施不同层次学生分类考试,对一些特长生破格录取。

三、打破“唯分数论”,从“分分计较”到“素质引领”

真正考出能力和素质,不仅仅是机械训练的做题能力和死记硬背水平,突破“唯分数论”,应该实行高考成绩、平时成绩和整体素质三方综合测试成绩。除了考察文化课,还要考察高考难以触及的方面,包括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更重要是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突出综合素质在高考中的主导地位。

四、拓宽“独木桥”,从“万人陪考”到“因材分流”

高考被形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年高考中,有很多学生都被挤掉桥下了。这些被挤下的学生还可以走职业教育之路。但在现行“一张卷子考所有学生”的模式下,最终走进高职大门的学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为上本科的学生“陪考”。目前产业工人市场短缺,所以职业教育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高考除了选拔学术型人才外,也要建立选拔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高考。一是允许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进行自主招生考试;二是高职院校去中职学校进行对口招生;三是将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高校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直接为企业输送合格急需的人才。

 

                                                  

中共铜陵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tltz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打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备案编号:皖ICP备17010091号-1
信箱:ahtltzb2004@sina.com 电话:0562-5880377 技术支持:先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