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与实践
统一战线100个由来(68)
来源:admin 时间:2014-01-03 14:48:59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宗教“五性”特征提法的由来

 

   宗教"五性"特征是指中国宗教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在一部分少数民族中还有民族性。实践表明,这 “五性”特征的概括,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普遍性,又符合中国宗教的特殊性,是对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关于宗教“五性”特征的提出,有一个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的宗教情况,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当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问题上连续出现问题,如内蒙古在土地改革中发生拆寺庙、焚经书、打喇嘛的错误事件,甘肃发生"临夏事件",新疆在牧区和伊斯兰教问题上也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952年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讨论新疆工作。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根据中央意见,指出宗教是社会生产发展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宗教不会随着封建剥削制度的消灭而消灭。宗教消灭是几十年、几百年的事情。这段话是后来关于宗教 “五性”特征概括的重要依据。

   关于宗教“五性”特征的概括,主要是李维汉在全面深入考察我国宗教的国情基础上提出来的。1953年,为了总结党的少数民族工作,在李维汉主持的中央统战部《关于过去几年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的报告中,第二部分第六节有一段著名论述,即“若干地方的若干同志,就是因为不了解上述的少数民族宗教的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因而发生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这样做,不仅没有消灭或削弱宗教,反而使当地少数民族感觉到宗教情感受到压抑,因而更加巩固了宗教信仰”。这个报告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并转发全党。这是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宗教具有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有了比清晰明确的认识,可以说是宗教“五性”特征的雏形。

  1957年,在第7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李维汉针对宗教的特征,作了加深入细致地分析。他指出,广大人民解除有神论和宗教信仰的束缚,要很长时期才能逐步解决。“这样,宗教就有了它的群众性和长期性。在我国,一部分宗教又带有民族性和国际性。宗教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既广且深,它影响到民族关系,有的还影响到国际关系,所以我们要做宗教界的统 战工作。有些人不懂这一点。他们看不见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它的长期性,他们只看见宗教是迷信,是鸦片烟。因此,他们不允许人们自由信仰,用行政手段禁止这种精神鸦片,甚至采取粗暴的手段。”这进一步把宗教的特征由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 “三性”,扩展为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长期性 “四性”,同时也阐明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特点。

   1958年召开的第11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着重讨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有关问题。会上,有些同志认为经过整风、反右和改革宗教中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宗教很快就可以消灭了。有些同志甚至怀疑党提出的宗教具有“五性”特征是否正确。会议结束时,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汪锋在作总结发言时,专门就宗教 “五性”问题作了针对性的阐释。他指出,宗教 “五性”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宗教问题得出的结论,这一提法是正确的,在今天也是适用的。从道理上讲,“五性”是客观事实,不能不承认;从实际工作上讲,可以防止和克服行政命令或强迫禁止的办法去对待宗教信仰问题的偏向。李维汉由于在外地调研,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对会议作了高度肯定,并在同年召开的第5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宗教具有“五性”特征。

   其后,在“在”的思想干扰下,特别是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关于宗教特征的正确认识被遗弃,宗教政策出现严重偏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宗教“五性”重新成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础。1982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文件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宗教 “五性”这个提法,但却按“五性”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对于突破在宗教问题上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观点,指导全党正确认识宗教,把党的宗教政策置于马克思主义科学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宗教“五性”特征作了进一步深化。2001年12月,江泽民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江泽民在把握中国宗教“五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观察世界宗教问题,必须把握其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第二个特点是:宗教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特点是: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是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强调,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以及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宗教问题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这次会议还指出,宗教的这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这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宗教“五性”特征。

   2006年7月,胡锦涛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针对如何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提出四个“全面认识”,即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会后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文件关于宗教“三性”的论述,与长期以来我们党关于宗教“五性”特征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但同时,又根据国内外宗教形势的发展变化,突出强调了宗教最主要的特征。

                                          (吴茜)

中共铜陵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tltz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打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备案编号:皖ICP备17010091号-1
信箱:ahtltzb2004@sina.com 电话:0562-5880377 技术支持:先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