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多党合作
深山有座红书屋
来源:admin 时间:2013-12-06 11:13:45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老叶是我的忘年好友,我俩的交情已经有十多年了,如今他退休了,但是交情依旧。
我同老叶分别在两家大型国企工作,都喜欢写点东西,便成了好朋友。他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而我是中共党员,我俩经常在一起打趣说是“共民合作,肝胆相照”
我常去老叶那儿, 10来个平方左右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从各地搜集来的红色书籍、报刊和图片等,老叶告诉我,他的家里还有一屋子的书刊呢。为了收集到各个时期的红色书刊,老叶没少受累,记得有一个冬雪天气,本来我们俩商量好了叫上另一位好友一起去吃火锅,三人刚到饭店坐下,他接到一个电话,人家说有一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版的革命歌曲集要出手,于是,他撇下我俩冒雪去找人家了。还有一次,还是我们仨一同去青岛旅游,晚上,他硬是缠着我俩陪他去找书摊,说那里能掏到好的红典书。还别说,那晚他的运气真好,居然让他“掏”到了二本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农民小说集》和萧红的《生死场》,便如获至宝,像得了个儿子似的。
老叶爱书也吝书,他的这些书,一般是不借人的,我俩关系这么好,有时候借本书带回去,刚到家他的电话就催来了“看快点”,弄得我很恼火,他便在电话那头陪着笑说:“这些书以后都会派上用场的,你万一弄丢了,我再寻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老叶告诉我,他已经收藏了3万余册(件)的红色书籍、报刊和图片,用了30多年时间,花去了20多万元,几乎是这么多年工资的三分之一。我问他收集的初衷?他说,那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有一次路过废品收购站,见门前堆着许多回收来的几乎全新的红色书籍,其中既有文革时期的红宝书,还有一些四五十年代的书籍等,老叶想这些书籍当废纸变成了纸浆岂不可惜,怎么说这也是一段不能抹去的历史呀,于是,他好说歹说,让人家将其中的一部分书都卖给了他,从此后,他便开始了有意识的收藏并一发不可收。我问他这么多的书刊图片今后打算怎么办。他神秘地说“以后你就知道了”。
老叶的老家在地处大别山区的深山之中,是革命老区,但是也很穷,辍学的孩子有不少,每次老叶从老家探亲回来都会心情很沉重,他说自己当年也是这样初中没念完就辍学回家了,后来村里推荐招工进了城才从此让自己的命运有了改变,如今自己衣食无忧了,还成了民主促进会的会员,就得为家乡尽一点绵薄之力,于是,在他的发起下成立了“志愿者联义会”,每年向家乡的孩子们捐款捐赠衣物等,帮助他们完成学业,10多年来,接受捐助的孩子多达200余人,如今志愿者已达30多人。有一名叫圆圆的女孩是个孤儿一直跟随养父养母生活,老叶长期资助她,女孩现在已经上大二了,他们之间情同父女。
虽然,老叶这么些年既收集红典书籍又搞公益事业,但是他的家庭情况不是外人想象的好,妻子和儿子身体都不好,家里家外的事情都得老叶操持,我在感动之余,总是不理解他哪来的这股热情,每次问他,他都说:“高尚的话我不想说,但是,人总不能就为自己活着,也得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当别人困难时得伸手帮个忙。”
2011年,老叶退休了,他的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老家,在那里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建起了一个“红典书院”,多次打电话邀我去看一看,盛情难却,便约了几个朋友,在“七一”之前去了他的新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书院弄得像模像样,五间新建的房子,有三间用来展览各类红色书籍、报刊和图片等,剩下两间用来居住。房屋外面是个小花园,几张石桌是用来待客和阅书的,四周是青山和翠竹,真是一个读书的好所在。
老叶告诉我,老家这些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乡村的日子逐渐好了些,但是老年人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就没什么了,他办这个书屋,就是将这笔资产留给家乡的父老和后代们,让他们闲时来翻一翻书,忆一忆旧,别忘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逐渐好起来的日子。另外,老叶还告诉我,自己作为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友党会员,一生最为崇敬的人,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中共铜陵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tltz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打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备案编号:皖ICP备17010091号-1
信箱:ahtltzb2004@sina.com 电话:0562-5880377 技术支持:先锋网络